查看原文
其他

大唐诗人12:张九龄

丁中广祥 2021-09-06

【往期回读】

蒋勋细说红楼梦 | 合集80回全

蒋勋新说红楼梦 | 合集120回全

蒋勋这一代 | 合集7集全

蒋勋为你读诗 | 合集40集全

重要声明

本素材来自网络。图文贵在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更多精品资源,见我号菜单栏“老夫广祥”—“精品资源” 



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词的国度,几千年来,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,似乎都被古诗词吟咏过。温柔与缱绻,家国与天下,以诗下酒,以诗会友,以诗传情,以诗明志。千年后的我们,独坐尘嚣,遥想当年的风云际会,胸中自是百转千回。


“诗言志”“词缘情”,诗词里表现出诗人词家们高尚的爱国情操,飞扬着他们的凌云壮志,记载着他们的悲欢离合,传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,同时也抒发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体验。


本套音频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,以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,阐述其诗作的意境;用典细致、旁征博引,讲述盛世唐诗背后的精彩故事,展开唐朝诗人的风貌图景,带你梦回大唐,感受跨越千年的不老诗心。


不懂诗者人生,何以解盛世唐诗之真意?




张九龄

盛唐之世,最为家乡增光添彩的人非张九龄莫属。


张九龄是韶州曲江(今广东韶关)人,当时的两广一带是文化、经济极度落后的地区,被中原士人目为蛮荒瘴疠之地,当地人相应地被当作南蛮看待。一个“蛮”字,说尽了中原人对他们的鄙视。张九龄正是从这蛮荒之地走了出来,并在弱冠之年进士及第。


仅凭在进士科中取得胜利这一项,已足以光耀门楣、轰动家乡,张九龄却并未就此止步,而是在仕途上捷足登高,一直坐到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的宰相高位。两广之地出了一名宰相,这在当时足以被当成一件奇闻。


这位荒蛮之地走出来的当朝宰辅,不但没有一点乡村非主流的气息,反而有一番过人的神采风姿。自他去世之后,但凡再有人向唐玄宗推荐宰相人选,玄宗总要问一句:“这个人的风度可及得上张九龄吗?”


张九龄在政治上颇有过人的本领,其中最让时人,尤其让后人佩服的就是他的识人之明。他总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的贤愚善恶,并且他还是第一个洞察出安禄山有不臣之心的人。


后世文人论及这段历史,常常叹息说,如果唐玄宗能够始终如一地信任张九龄,那么就不会有安史之乱发生。


从史料的记载来看,剪除安禄山似乎可以说是张九龄毕生政治事业的重心所在。


最要紧的一件事情发生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,当时安禄山讨伐契丹失败,老帅张守珪奏请朝廷,要斩首安禄山以谢天下。


张九龄作为当朝宰相,非常认真地批示了这封奏章,认为军令严明,安禄山非杀不可。


或许在私心上,张九龄并不认为这场败仗是坏事,倘若可以因为这场败仗而除掉安禄山,那么一切损失都是值得的。更何况安禄山确实干犯军法,此刻杀他完全名正言顺。


然而自负比张九龄更有识人之明的唐玄宗始终对安禄山心存偏爱,这一回更要展示帝王之大度以收买人心。事后张九龄痛呼奈何,说张守珪当初在阵前就应该当机立断,马上将安禄山按律处斩。


其实平心而论,对于很多事情,尤其是久远的历史,我们很难分清因果关系。有时候不自觉地倒因为果,有时候又会不自觉地倒果为因。自张九龄之后,朝中大臣总觉得安禄山要反。李林甫说他要反,杨国忠也说他要反,在这样的舆论环境里,哪怕是一个毫无反心的人也不免要动一动造反的念头了。唐玄宗坚信“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”,但朝廷给安禄山发出的信号却不是这样,使安禄山不得不对自己的未来满怀焦虑。


史官从结果推理前因,要给历史找出逻辑一贯性的脉络,自然会赞赏张九龄敏锐的先见之明,但事情的因果关系究竟是怎样的?究竟是安禄山的反心被张九龄察觉了出来,还是张九龄点醒了安禄山的反心,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了。唯一可以从中学习到的是,在读史的时候,知人论世其实不难,而能够容许多种可能性在我们头脑中并存而不轻易下结论,这才是最难也最审慎的。


史家还有知人论世、因人废言的传统。杨国忠和李林甫是天下大奸,他们的意见不该有什么分量,所以这二人哪怕预言安禄山会反,人们也只会认为他们无非是嫉妒安禄山的权势而已;而张九龄是干国忠臣,他预言安禄山会反,一定是出于公心与明察。


张九龄的确是干国忠臣,他的一生堪称正直的一生,也正因为这份正直,他自然会在与奸佞小人的斗争中落败。仕途上哪怕小小不言的职位都有无数人觊觎,更何况宰相的高位呢?人情世故如此,任何一个正人君子都注定无法久居高位,张九龄在相位争夺战中败给以奸险、善谀著称的李林甫,这虽然会勾起人们的愤懑不平,却完全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。


作为这一场权力斗争的当事人,张九龄当然也会有些愤懑不平。


幸而这世界上还有诗歌,只要你会写诗,你就掌握了排忧解闷的一剂良方。林语堂之所以说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,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。


今天的读者往往会过于关注诗歌的审美价值。我们会说张九龄的诗比不过李白、杜甫、李商隐、杜牧……这当然不错,但事情的另一面是,假如张九龄真的有李杜和小李杜的诗才,也没法儿或“不宜”写出与其诗才相称的诗歌。


原因只有一个:张九龄走的是最正统的文人入仕的道路,而在传统观念里,诗文不是文字游戏,而是用以载道的东西,所以诗歌不仅要与正统的士大夫人格相称,还必须与写诗者的地位相称。


夸张一点来形容,我们可以说诗歌必须端着架子来写。宰相大人写诗,如果写成文青或愤青的腔调,那一定会滑天下之大稽,甚至被言官弹劾,还会传为后世笑柄。


所以最妥当的写法,是要以冲和雅正的风格写一点黄钟大吕的调调。


应制诗当然要作,那是皇帝交代下来的任务,当然,与其说那是文学任务,不如说那是政治任务。应制诗可发挥的余地太小,因为必须歌功颂德、粉饰太平,必须露一点谄媚的嘴脸,而一旦有了些许的谄媚,诗歌便无足观。


个人抒情的作品要慎之又慎,既要避免“痛饮狂歌空度日,飞扬跋扈为谁雄”的狂放不羁,又要避免“梦为远别啼难唤,书被催成墨未浓”的小儿女态。所以张九龄那首最有名的《望月怀远》,确实堪称士大夫个人抒情的典范之作——诗中的深情厚谊和文学手法都不逊色于文青和愤青诗人的真诚创作,读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降格或失态:

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
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
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

诗人在一个月色撩人的夜晚思念远方的故人,当他看到明月从海面升起的时候,想到远在天涯海角的人此刻应该也在望着这一轮同样的明月,同样升起对自己的思念吧。多情之人总会觉得夜晚过于漫长,因为思念的折磨使人久久无法入眠,而越是无眠,思念也就越发沉重。


月轮皎洁,清光宜人,所以熄掉蜡烛,全心全意地沉浸在这月色里吧;


披上衣服,走出寝室,感觉露水凝结时的清寒。想将这月光收藏起来,赠给远方的故人,手掌却握不住月光半缕;徒然叹息,还是勉强自己去睡好了,也许在这一晚的梦中就可以和故人团聚呢。


这首诗在今天看来像是在写男女之情,诗句里难道不是直接道出了“情人”和“相思”的字眼吗?其实古人的诗歌传统里,“情人”也好,“相思”也罢,应用面远比今天要广,在同性朋友之间也完全可以用得。


事实上,唐诗里大多数写到情人相思的诗篇所抒发的都是友情而非爱情。只不过当诗歌脱离作者,跨越时空,也就自然脱离了创作之时的具体语境,可以给读者无限丰富的遐想与感怀了。


若将这首诗当作一首情歌来看,我们会觉得它更加优美,更加迷人。


张九龄名字考张九龄,字子寿。“九”为数字之极,在古汉语里常常用作虚词,表示“极多”。


清代学者汪中写过一篇考据性的文章,叫作《释三九》,辨明“三”和“九”这两个数字常常都是虚指。比如“三思而行”是指行动之前多想想,“三省吾身”是指一天之中多次自我反省,同样道理,“虽九死其犹未悔”“九牛一毛”中的“九”都是形容极多。


“九龄”寓意长寿,配合“子寿”之字,相得益彰。

——往期回顾——
(可上下滑动查阅)


大唐诗人01:王绩
大唐诗人02:王勃
大唐诗人03:杨炯
大唐诗人04:卢照邻
大唐诗人05:骆宾王大唐诗人06:宋之问
大唐诗人07:沈佺期
大唐诗人08:杜审言大唐诗人09:刘希夷大唐诗人10:陈子昂大唐诗人11:张若虚

你可能感兴趣的其他作品蒋勋细说红楼梦(纯音频版) | 合集(80回)
蒋勋品中国文学之美 | 合集40集全
蒋勋新说红楼梦 | 合集(120回全)
蒋勋详解《逍遥游》 | 合集(6集全)
蒋勋还原诗经之美 | 合集(21集全)
蒋勋讲红楼梦青年版 | 合集(6集全)
蒋勋说唐诗 | 合集(12集全)
蒋勋说宋词 | 合集(9集全)
蒋勋为你读诗 | 合集(40集全)
蒋勋生活美学 | 合集(14集全)
《唐之韵》合集(20集全)
《宋之韵》20集合集
郦波:五代前的那些爱 | 合集25集全
郦波:宋元明清那些爱 | 合集49集全
于丹:《论语》感悟 | 合集(7集全)
从唐诗走近大唐 | 合集(32集)
大型纪录片《先生》10集全
大型纪录片《大师》37集
老扬州传说 | 合集(36集全)
扬州评话《皮五辣子》140集全
穆斯林的葬礼 | 合集100集全
平凡的世界 | 合集152集

欢迎加入本号QQ群:534019040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